
(文末附:外汇储备成功守住3万亿美元) 人民日报称,当前外汇储备体量、贸易顺差规模、货币政策基调等诸多条件都决定了正常用汇需求完全可以得到满足: 针对“外储逼近3万亿美元关口”的担忧,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外储下降既有应对美元升值、合理引导人民币汇率预期等市场面因素,也有中国经济双向开放程度加深、企业及居民用汇需求增大等经济基本面原因,因此属于特定发展阶段的正常现象,没必要草木皆兵。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焕波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看待外汇储备需要结合外汇购买力、本币国际化和经济发展阶段综合判断,没有必要对实际意义并不大的“整数关口”过度敏感甚至草木皆兵。“比如,虽然外汇储备有所下降,但更要看到其中的美元出现明显升值,综合而言中国外储的购买力未必减少太多。”张焕波说。 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看来,首先,外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美元走强,而非资本外流;其次,中国外债去杠杆进程已基本结束,不会出现企业大量购汇还外债的情况;最后,目前中国外汇储备规模接近全球的30%,足以应对市场流动性需求和抵御外来风险。 “从整体形势来看,中国贸易顺差维持在经济总量的3%左右还有望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双向开放的格局也较为明显,外资来华与中企‘走出去’规模总体均衡,因此当前我们外储的体量和新增量将足以满足企业和居民的正常用汇需求。”张焕波分析。 除了贸易顺差,中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也有望增加外储。德意志银行的调研显示,如果中国债券被纳入全球债券指数,未来5年内会有7000亿美元至8000亿美元的新增外资流入中国债市。而这,亦将进一步支撑人民币汇率。 同时,货币政策的稳健基调与金融监管的不断完善也将有助于外汇储备更好地服务民众。 在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完善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框架和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等内容被明确写进了2017年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中。专家指出,这些表述背后是十分明显的“稳健”政策取向,这些都有利于稳定并用好全国的外汇储备资源。 央行周六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2月外汇储备30105.17亿美元,环比下降410.8亿美元,降幅为1.3%,连续第六个月缩水,但单月降幅较上月收窄。整体规模降至2011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 另据新华社,昨日外管局相关人士对外储下降也作出了回应。外管局称,美元未来走势不会是单方向的,外汇储备也不单纯与汇率单项挂钩,市场无需对某一点位做过度解读。央行将通过多项措施,为人民币债券加入国际主要债券指数创造条件,引导更多外资投入境内市场。 编辑推荐阅读:央行公布12月外汇储备量 降411亿美元维稳人民币


周五(5月3日)美国方面公布的4月非农就业数据好于预期,但却没有对美元形成支撑,美元走低,有分析指出这是由于美国薪资增长速度不及预期导致。
2019-05-05
阿根廷央行周一(4月29日)表示,在介入外汇市场支撑比索汇率方面将更加积极。比索上周经历数日波动,兑美元大幅下挫。这是该央行六周来第四次进行政策调整。
2019-04-30
周一(4月29日)英镑兑美元开盘报1.2917,亚盘时段,英镑兑美元小幅上涨,截至发稿,英镑兑美元暂录得1.2934,涨幅0.13%。
2019-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