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违规类型来看,主要集中在未及时披露公司' 重大事项、未依法履行其他职责、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 业绩预测结果不准确或不及时这四大类中。
比如,' 欣泰电气(' 300372,' 股吧)涉嫌欺诈发行;' 长信科技(' 300088,' 股吧)股东东亚真空减持公司' 股票 两次累计达到5%后,未及时向证监会和深交所提交书面报告;' 安硕信息(' 300380,' 股吧)董事长高鸣、董事会秘书曹丰与某证券机构分析师接触达成默契,发布误导信息等。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上市公司违规行为频频出现,但受到处罚的公司及相关人士并不多。根据Wind进一步统计,今年以来收到罚单的公司或相关人士共计有40位,这也意味着在今年98笔违规行为中,仅有不到半数的行为被处以罚金。这其中,长信科技' 公告显示其罚金最高,为3040万元。
此外,仅有欣泰电气、深天地A、' 柳化股份(' 600423,' 股吧)、' 嘉欣丝绸(' 002404,' 股吧)、' 科泰电源(' 300153,' 股吧)、' 中航资本(' 600705,' 股吧)、*ST黑豹、*ST合金公告的罚金均超过100万元。剩余30家公司或相关人士的罚金不到100万元。
统计进一步显示,今年以来因违规而被处罚的金额达7751万元,2015年则为78689万元。而2009年至2014年这6年间,违规行为被处罚的金额分别为885万元、1449万元、560万元、922万元、104152万元、14643万元。这显示出监管层对于市场的处罚力度在2013年后开始呈现出数量级的增长。
虽然处罚力度在增加,但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却没有变少,原因何在?“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违规的成本太低。典型的就是' 南纺股份(' 600250,' 股吧),2006年-2010年连续5年虚构利润合计达3.44亿元,但是罚单确是‘被处以警告并罚款50万元’,连续5年的财务造假仅仅被罚这么一点。”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昨日在接受' 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道。
根据现行《证券法》第193条对于虚假陈述类证券违法行为的最高处罚为30万元以上,60万元以下。
宋清辉表示,只有未来进一步完善相关' 法律法规,才能改善资本市场只靠行政处罚“一条腿走路”的状况。也只有完善行政处罚与民事诉讼互相配合,才能更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肃清证券市场公平公正的环境。 (责任编辑:徐汇 HF069)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不足半数被处罚金 低成本滋生上市公司违规行为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