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晚间," 中国建筑公告称,截至当日,安邦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共持有公司约15亿股,占公司普通股总股本的5%,触及举牌线。据测算,安邦资产本次举牌耗资约为113亿元。这是继去年下半年富徳生命人寿四次耗资共600多亿元举牌" 浦发银行(" 600000," 股吧)后,险资的第二次大手笔举牌。
同日,中国恒大" 公告称,已持有10.43亿股万科A股,占万科总股本的9.452%,总花费为222.6亿元。一周内,中国恒大动用34.9亿元扫货1.29亿股万科A股" 股票 ,持股逼近二次举牌线,平均成本超过21元;同是本月,中国紫光集团举牌" 中兴通讯H股;9月14日,阳光" 保险举牌" 伊利股份(" 600887," 股吧)。
种种迹象表明,以保险资金、" 私募基金、产业资本为代表的市场大鳄,正在加速布局一些明显处于价值洼地的质优白马股。这与2015年下半年以来资金举牌对象的多元化明显不同。
2015年下半年,受股市异动影响,监管机构小幅放宽保险机构投资二级市场的限制,加上A股整体估值大幅下降,保险资金对上市公司的举牌由此活跃。同时,私募基金、产业资本也趁机加速对股权分散类上市公司的布局,意图增加话语权或取得控制权,利于下一步资本运作或产业布局。彼时,机构资金的举牌对象既有万科A、" 金风科技(" 002202," 股吧),又有" 中炬高新(" 600872," 股吧)等成长股,也有" 海联讯(" 300277," 股吧)等“壳股”。
近期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大致有三个,一是险资等机构对二级市场的投资限制再度收紧;二是A股逐步走出熊市泥潭,价值洼地将逐步被“聪明资金”填平;三是“资产荒”凸显A股投资价值,部分长期看明显低估的品种自然成为大资金的首选配置对象。以中国建筑为例,动态PE约为6倍(两市估值最低的非金融股),分红比例较高,且今年在手合同已超过1万亿元,是名副其实的稳健质优股。
此前备受投资者冷落的巨无霸中国建筑被举牌,恒大高位大手笔增持万科等,或许表明,A股正在迎来一个投资新时代:在二级市场,价值股越来越受青睐;在产业层面,大资本话语权明显增加,股东意志较以往更为强硬。
对于前者,近期“中字头”" 个股的集体强势,便表明了资金的偏向,以及未来市场可能突破的方向;对于后者,在近日“宝能系”与南玻A管理层的交锋,以及此前平安资管作为大股东与" 上海家化(" 600315," 股吧)管理层的拉锯战中,无论双方谁是谁非,资本的意志对公司运营的影响日益突出,这是近两年来国内资本市场的新变化,也是市场“契约精神”日益完善的注脚。
据" 民生证券统计,自2015年至2016年11月初,已有约127家A股公司被举牌,举牌次数达到253次。显然,A股正在迎来越来越多的“野蛮人”,这是A股阶段性投资价值凸显的表象。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野蛮人”,尤其是险资和大产业资本,往往是市场中研究能力最强、对资本市场和产业最为敏感的群体,这些“研究成果”以及其中的逻辑,值得普通投资者参考。
回到安邦对中国建筑的举牌,成本在7.5元/股左右,没有在此前长期徘徊的6元多选择买入,笔者揣测,更多是等待市场持股心理企稳、对低估价值股的态度出现转折,从而降低投资风险。这一转折,在10月至今的阶段性" 行情中,已经来临。
(责任编辑:姜宁宁 HF088)和讯网今天刊登了《频被险资举牌 质优股受青睐是市场转折信号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