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券商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关注次新股板块的小伙伴不禁都吓了一跳,新股上市首日就放量,这是2016年以来前所未有的事情,一般情况下新股上市首日只会成交几十万元,一百万的都很少见。
莫慌!这只不过是只“假新股”的表演!
先给大家普及一个知识点:
严格来说,N沪环境(又叫上海环境601200)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股,它没有发行过新股,也没有走过打新流程,它实际上是" 城投控股(" 600649," 股吧)和阳晨B二者合并后分拆出来的一个上市主体,公司资产和业务主要是继承城投控股的环境业务和阳晨B的原有业务——在2015年,这个过程也叫做" 国企改革。
所以,如果一定要炒N沪环境,或许不应该叫做“新股”概念,似乎更应该叫做“国企改革”概念、“首日上市”概念,哪怕“合并分拆”概念好像也切题一点。
其实,新股上市后之所以能够连续一字板,或者上市前几日成交量极小,主要原因在于新股的筹码极为分散,而且都是盈利盘,不存在较大抛压。而N沪环境则是从城投控股中拆分出来的一只“假新股”,持股结构与新股完全不同。
今天朋友圈里有一条帖子很通俗易懂的地解释了N沪环境的情况:
强力提醒善良可怜的股友:上海环境不是新股!不是IPO的新股!!!它只是阳晨B和城投控股的杂交产物,属存续下来的" 股票 ,毫无做多价值!!!
至于是否没有做多价值,我们暂且不论,但上海环境确实不是二级市场炒作意义上所谓的“新股”,而是上海市2015年推动国企改革进程后出现的一个企业主体,是两家公司合并再分拆后的一个“假新股”。
到底是怎么回事?这要回到2015年的国企改革话题:
在2015年以前,上海城投集团拥有两个上市平台,一个是在A股上市的上海城投控股公司(城投控股,600649),一个是在B股上市的上海阳晨投资公司(阳晨B,900935),由于二者有一部分环境业务,存在一些潜在的同业竞争问题,且B股市场早已丧失了融资能力,大股东一直在寻找办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解决办法就是先合并再分拆,具体方案是两家公司先通过换股方式合并,让A股的城投控股存续,B股的阳晨B消失,以此解决B股股份问题;再将共有的环境业务放进同一家子公司,让这个环境业务单独上市,即今天上市的上海环境,从而解决两家上市公司的同业竞争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城投控股先向阳晨B股东发行A股新股,城投控股拿新的A股去换取阳晨B的所有B股股份,阳晨B作为被合并方,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而城投控股作为合并存续方,由城投控股的子公司上海环境集团继承阳晨B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
在将阳晨B的资产装进上海环境后,城投控股再将全资子公司上海环境集团实施存续分立,城投控股(存续方)继续运营" 房地产资产和业务以及其他股权投资业务;而作为分立主体,环境集团的全部股权由城投控股届时全体股东按持股比例取得,并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并申请其股份在上证所上市。
分立结束后,城投控股将分为两家公司,即现在的城投控股和上海环境,原来城投控股和阳晨B的老股东,将同时持有两家公司股票 。
有意思的是,在上海环境分拆上市暴涨44%后,城投控股今天却以跌停收盘,而且全天成交额不足4000万。
尽管上海环境是只“假新股”,但这在某种层面上也反映出了市场参与者对于次新股行情的担忧,毕竟,次新股已经连续四天砸盘,似乎彻底无视" 上证指数的的顽强抵抗。
尽管上证指数今天成功收红,全天上涨0.38%,守住了3200点,但WIND次新股指数全天下跌了0.97%,前三天的跌幅分别达到3.22%、5.35%和2.79%,四天时间累计下跌了11.81%。
上市不足一年的个股339只,其中162只次新股今天以绿盘收尾,占比达到47.79%,并且有41只次新股跌幅超过5%,江阴银行、川环科技和同兴达等12只次新股今日跌停。值得留意的是,2016年12月22日上市的汇金通已经连续两日跌停。 src="http://i5.hexun.com/2017-04-01/188705824.jpg"> 在个股层面,A股目前共有拥有上市不足一年的个股339只,其中162只次新股今天以绿盘收尾,占比达到47.79%,并且有41只次新股跌幅超过5%,江阴银行、川环科技和同兴达等12只次新股今日跌停。值得留意的是,2016年12月22日上市的汇金通已经连续两日跌停。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你买了假新股 次新股连续4天砸盘要注意了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