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人民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人民币也越趋国际化:除了在国际贸易上作为结算货币,还有不少国家与中国签署双边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人民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人民币也越趋国际化:除了在国际贸易上作为结算货币,还有不少国家与中国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这不,又有一欧洲大国与中国续签该协议了。
中英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11月12日,中国央行宣布,为维护国内金融市场稳定,中国央行已经和英国央行续签了中英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规模为3500亿元(400亿英镑),协议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此举将有助于加强伦敦作为人民币交易中心和离岸市场的地位、强化两国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深化中英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
自从英国不顾美国阻碍,对中国 一带一路 倡议表现出浓厚兴趣以来,中英两国的经贸关系持续升温。此外,受脱欧谈 判连累,英国经济表现不太理想,中国央行此举也表达了与英国共同应对危机的意愿。
中国货币互换 备受欢迎由于美元信用逐渐降低,人民币受欢迎程度进一步加深。从2008年到现在,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货币当局与中国签署了总额为3.1万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就在今年,也有不少国家跟中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
8月20日,中国央行与马来西亚国家银行续签了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1100亿马来西亚林吉特)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10月26日,中国央行与日本银行签署了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34000亿日元)的中日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11月8日,中国央行与阿根廷央行的货币互换协议规模扩大近一倍,达到1300亿元(187亿美元)。
此外,根据中国央行最新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截至9月末,在中国央行与境外货币当局签署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下,境外货币当局动用人民币余额为324.80亿元,中国人民银行动用外币余额折合8.92亿美元,对促进双边贸易投资发挥了积极作用。
人民币国际化加速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 机以来,全球货币体系发生深刻变革,人民币跨境使用需求大增,既有国家出于流动性紧张提出人民币融资需求,也有一些企业希望能用人民币支付、结算来锁定汇率风险,降低汇兑成本。这也意味着人民币将越来越国际化,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也将越来越重要。
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是市场主体的自然选择,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必然结果,具体来说有4方面的原因:1.支付货币功能不断增强;2.投融资货币功能持续深化;3.储备货币功能逐渐显现;4.离岸与在岸金融市场联动性逐渐增强。
也就是说,就目前来看,这些因素的推动作用还将继续存在,尤其是在当前背景下:中国正以 一带一路 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继续加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