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讯消息 由和讯网主办、和讯频道承办的“――”于11月28日下午14点在北京昆泰嘉华酒店举行,峰会主题为“金融搏击:问策未来新支点”。本次峰会力邀监管机构、经济学家、业内专家,共话业未来发展新支点。高级研究员、国际金融问题专家指出,利率市场化最大的收益群体是个人以及企业,同时存款受益也会比较多。他表示,利率市场化进程感觉比较慢,同时,利率市场化会比过去十几年快得多,但不会是一个比较短的过程,不可能短短两三年就完成。
同时,利率市场化将对中小影响显著,中小银行受制于资本金和其他信息技术投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后生存空间比较小,面临的挑战会更多一些。

建行高级研究员、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参加论坛利率市场化加快 银行转型突破口的讨论
附嘉宾发言实录:
赵庆明:利率市场化最大的收益群体是个人以及企业,过去银行是“靠大户”,大的企业既是银行的存款客户也是贷款客户,随着利差收窄以及金融脱媒,尤其债券市场融资成本更低,他就会离开银行,减少对银行的信贷生存,但银行追求利润,所以会把资金更多配置到有定价权的中小企业,以及个人信贷。
另一方面,从存款来讲受益会比较多。现在的资金也是银行的宝贵资源,没有存款也就没有贷款,银行也就没法生存。只不过未来可能会发生转换,比如存款基金或贷款基金出来,这对个人来说也是收益率的提高。
利率市场化进程感觉比较慢,1994年财税改革,市场并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推了各个领域的市场化改革,1996年个别事件是标志性的,但实际上我认为1994年作为起点更合适一点。从1994年到现在快20年了,有些国家进程比较慢,1997年完成到启动,而我们1994年的基础还是比较弱的,还是计划经济,也不可能赶上上世纪70、80年代市场化改革的程度。他们是在相对比较高的领域市场化程度上做的,慢的过程十几年,是6年。
6、7月份两次调整有人说“狼来了”或者说“银行好日子到头了”。我认为这还早,毕竟我们现在是投资拉动起来的,过去十年里比较明显,投资一是大国企,二是地方政府国资,去年下半年有人说有预期的说法,国企和政府他们是反对的,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可能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过去几年内我们负利率情况比较多,贷款利率上升他们的负担就要上涨,我个人认为利率市场化会比过去十几年快得多,但不会是一个比较短的过程,不可能短短两三年就完成。
我有一个朋友是在银行资债部门,他们说挑战就比较大,我们去年的议论也只是达到危机前欧美的中等甚至偏下的水平,但要维持就要转型,开发息差比较高的,有定价权的。并不是对大银行、大企业就没有定价权,对优质企业融资方式比较多的你是没有定价权的。比如打七折不仅大的央企要求你给他打七折,还有地方龙头企业说你得给我打七折,否则我就走了,因为我马上要发中票了,中票是百分之四点几。这也要转型,就是大银行要重视中小企业和个人家庭。大家都说金融脱媒,其实它脱媒的是信贷的需求,但还离不还信贷的支持,能否发挥巨大的效应,包括证券、债券的承销、发行、兼并、收购,资金的管理、风险的管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汇率风险的管理,一揽子的金融服务。大企业无论怎么脱媒都离不开金融服务的,中小企业也是。
现在我们看到一些资料,中小企业贷款有多少,一些大银行对中小企业以及小微企业的代换,每笔500万以下的很少,都是5000万-1亿的,小微企业哪能需要这么多的资金?这就需要技术、人员配置、技术引进、风险管理。以前我们是针对大中型企业,风险管理虽然有所改进,但大中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不太一样。
对小银行来说,目前无论多小的银行背后都是国家信用,存款利率只上浮10%,未来放开后对你的影响就大了了,你怎么能突出你的特色,储户或投资者的信赖,能把资金交到你这里来。中小银行受制于资本金和其他信息技术投入的影响,我个人的感觉生存空间比较小,也比较艰难,对它的挑战更多一些。
过去几年越小的银行死的更多一点,由于资本成本比较高,资产业务往往收益率比较低,因为他在特定区域经营,如果这个地方出现高失业或产业转变,他恐怕会放出去收不回来。影响各不同,但也不要悲观,还是要精耕细作,花一些功夫做转型。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