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买房杀价秘笈 " 居民理财需求很饥渴 " 稳字当头 时刻提防黑天鹅出现 " 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 另类理财辟蹊径 实物保本有风险 " 白领支招年底香港血拼购物
回顾2010
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再创新高去年以来,在全民抗胀情绪的影响下,以稳健灵活著称的银行理财产品成为了“抢手货”。据普益财富相关统计显示,截至12月20日,2010年商业银行共发行了约9958款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规模估计约为7万亿人民币。也就是说,去年全年约7万亿资金投向了银行理财产品,相比2009年约4.8万亿的发行规模增长了46%,再次创下新高。在去年所发行的理财产品中,保证收益型产品约3328款,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约1134款,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约5496款。而在收益方面,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统计显示,去年以来人民币债券类产品的平均到期收益率约为2.33%,外币债券类产品约为1.80%,信贷类产品约为3.42%,结构性产品约为3.73%。与此同时,未实现预期收益的产品占全部理财产品的比例约为0.97%,其中结构性产品占比近80%。此外,在理财产品期限方面,依旧呈现出短期化特点。据统计,6个月以下期限产品占比高达76%,其中,1个月以下超短期产品的市场占比为23.91%,1个月至3个月期为31.54%,3个月至6个月期为20.63%。
人气最旺品种非“信贷类”莫属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林林总总的理财产品中,去年人气最旺的品种当属信贷类产品。据银监会统计,去年上半年银信产品已超过了2.4万亿元,约占去年信贷投放总量的30%,且民众购买热情高涨。为此,7月份时银监会口头通知" 信托公司停止银信合作业务,8月初又下发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于是乎原先备受市场追捧的信贷类产品发行便开始逐月减少,从上半年的月均超过200款下降至10余款。据统计,截至12月20日,信贷类产品总计发行1667款,占比为17.06%,其中上半年信贷类产品发行了1293款,占全年77.56%,而下半年至今,只发行了374款。
采访中不少银行人士表示,去年以来民众对信贷类产品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之所以其受青睐度如此高,不外乎以下两方面原因:首先,在稳健型理财产品中,信贷类产品预期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相对较高,这恰恰满足了广大投资者“既求稳健又求高收益”的诉求;其次,从发行者角度而言,信贷类产品由于方便银行将信贷资产转出表外规避信贷规模监管,亦使各银行研发动力十足。
银行理财产品已成家庭“必需品”倘若盘点2010年理财市场的几大变化,就不得不提及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覆盖率的攀升。应该说,在通胀压力日益显现的当今社会,愈来愈多的家庭开始转变传统的储蓄观念,而选择稳健保本的银行理财产品作为替代品。本报“津城财富生活系列调查”栏目曾于去年7月20日进行过一项关于“负利率时代百姓理财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天津市民已经或准备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来对抗通胀。
市民庞爱国告诉记者,一直以来自己都会将大量的闲散资金放在活期账户里,虽说可以满足随时提取的需要,但收益却很低。后来他在银行理财经理的建议下,先后购买过几款期限在1个月至3个月不等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要高出活期存款很多。与此同时,本报财富俱乐部会员丁安萍也表示说,去年她所购买的3款理财产品中的2款已经到期,收益分别为4.1%与3.8%,虽说没能跑赢CPI,但至少比去年二次" 加息后一年期定存的2.75%高很多。据记者了解,绝大多数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初衷都是为了兼顾稳健、流动性与收益。可见,银行理财产品已渐渐成为家庭继定期储蓄之后的又一理财“必需品”。
展望2011从今年起,中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控制价格总水平也被置于相当重要的位置。于是,关于加息通道或将开启的猜想始终萦绕于投资者的脑海,进而影响着他们的投资决策与节奏。那么,在此宏观大环境下,普通家庭在新的一年该如何管好钱袋子并做好产品的配置呢?此外,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又会呈现出哪些特点呢?为此,业界人士给出了“三大实用锦囊”与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两大特点”
未来市场特点一 “短期”“灵活”将是最大看点展望2011年的银行理财产品特点,不少行业人士认为“短期”与“灵活”将是最大看点,并预计以“套系”为单位推出产品的方式将成为今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一大趋势。事实上,这一趋势早在元旦前几天便已初露端倪,譬如元旦前推出的华夏银行“数九”系列理财产品在设计上为每九天推出一套系产品,即从1个月至半年不同期限相互搭配,并采用5万至70万的差别化投资收益定价方式,方便投资者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自由“混搭”。与此同时,多数理财专家还预计,2011年在产品的推出频率上也会更为频繁,未来不仅会有隔周发售的“套系”产品,甚至不排除间隔两三天就推出的可能。毕竟需求是市场的导向,当民众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需求伴随着通胀压力的渐显而进一步激增时,各银行的研发生产速度也必将进一步提升。
未来市场特点二 投资方向从“单一”迈向“多元”除此之外,今年在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上,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会更趋多元。普益财富相关专家认为,未来银行或将根据目前理财产品投资方向单一化的现状加强创新,包括银信合作在内的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之间合作创新也将有所增加。应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未来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与风险类型将会更为丰富。此外,由于今年全球市场的主导因素将是经济持续复苏和流动性充裕,因此可以预计银行将增多发行结构型产品捕捉其中的机会,且挂钩标的或将涵盖股票 、黄金及其他贵金属、农产品等,与此同时挂钩对象的风险类型和所在地域也将更为广泛。事实上,自2007年民生银行首次发售艺术品投资产品以来,国内的银行理财产品在去年一年来也纷纷逐步涉及包括艺术品、红酒、白酒、普洱茶等的投资领域。
实用投资锦囊一 产品期限最好不要超过3个月由于今年的通胀压力依然不减,且预期还会加息。因此,银行人士建议投资者应更加重视所配置资产的流动性与盈利能力。应该讲,在一个合理的资产配置组合中,良好的流动性是一大前提,因为只有在保持较好流动性的基础上投资者才可根据市场变化将持有资产进行自由配置与转换,进而提高组合收益率,规避通胀及央行加息的双重影响。
基于此,投资者在今年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还应以中短期为主,建议最好不要超过3个月。此外,在选择品种时,银行理财师提醒投资者,虽说一些超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看上去很高,但对于资金量较小的投资者来说,到期的利息收益并不多。与此同时,还要注意阅读理财产品合同中所标明的预期收益率是否包含了银行要扣除的手续费用,否则实际拿到手的收益率是打了折的。此外,银行人士还给出了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大致估算方法,譬如三个月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大致是合同中预期年化收益率的1/4,而半年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大致是合同中预期年化收益率的1/2,以此类推。
实用投资锦囊二 适量配置挂钩物价的结构性产品据统计,在2010年到期的3500多款银行理财产品中,仅有44款产品到期年化收益率超过5% ,而超过4.4%的也不到70个。倘若以去年前11个月CPI 同比上涨3.2%作为参考值的话,只有三成左右的理财产品到期年化收益率超过了3.2%。事实上,之所以多数产品跑输CPI,其原因在于投资方向相对保守,正所谓“低风险”与“高收益”二者永远不会并存。对此,行业人士建议,投资者在今年的银行理财产品配置上,除要一如既往地选择保本类产品外,还可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力搭配购买一些间接挂钩物价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譬如挂钩消费类股票 、挂钩医药类股票 、挂钩石油价格等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一般说来,这类挂钩标的在通货膨胀背景下都会有不俗表现。未来一旦进入加息周期,利率可能会在今年内出现若干次上调,然而已存入银行的定期储蓄却不会分段计息,这样一来,选择合适的银行理财产品既能均衡风险,同时又有望跑赢通胀。
实用投资锦囊三 购买应趁早以防遭遇售罄事实上,银行理财产品一日售罄的现象如今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据了解,去年以来多数中短期,尤其是超短期产品上市当天便宣告售罄,甚至更有产品在开始发售后的几个小时内便达到了募集上限。对于广大普通投资者来说,这类产品不仅能够满足他们“快进快出”的心理,而且更能通过减少资金流动的周期加强安全性。为此,理财专家提醒投资者,今年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旦认准某一产品就要尽快“下手”,否则很容易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