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随着成交量同步萎缩, A股市场再度陷入短期低迷格局。好在中期均线带都在2050点黏合形成有效强支撑,股指向下整理空间不大,因此从技术上看,本周股指再现阶段性反弹的概率很大。
笔者认为,阶段性反弹虽易,但反弹力度还要观察两点。一是国企改革主线的资金炒作热度。目前已有三省两市公布国企改革方案,资金能否再次扎堆相关概念股成了引领反弹的关键。二是增量资金能否持续推动蓝筹来让市场重拾信心。前期蓝筹股和龙头板块进行了修正式反弹,但博弈资金随' 行情整理也有回撤,本周是否再次集结出现蓝筹修复反弹才是决定股指反弹高度的指针。但从长远看,单纯靠稳增长来提供市场走强的根基不稳,经济转型的布局和制度改革的快慢才是股指真正能持续走强的唯一分析逻辑。
就经济转型对市场拉动来讲,今年一波“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 创业板行情就足够证明' 新兴产业带来的震撼预期。然而,市场依然在震荡中苦苦挣扎,毕竟经济的转型不仅是新兴产业,还有传统产业的整合、升级和重组。因为只有加快包括国企改革在内的全面深化改革,中国未来的传统行业中才会不断涌现有竞争力的公司。这方面可关注安徽、广东、山东等国企质量较好的地区出现的投资机会,以及在汽车、医药、家电等行业优中选优。
由此看来,市场目前不具备大幅走高的动力和彻底转入上升的基础,可能出现阶段性反弹后还要维持震荡的格局。笔者认为,股指箱体震荡的时间可参考制度改革中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展速度。另外,提醒大家注意螺旋周期的时间共振。从6124点下跌至今有3次反弹,每隔11个月' 主力资金就明显做多,而去年6月的2313点至今刚好为11个月;另外,2001年7月起到2006年5月后“井喷”反弹经历了5年的下跌,而从2009年8月3478点算起今年是又一个5年周期。虽然用经济转型和制度改革的双重标尺去衡量,股指还未现彻底走强的牛市根基,但持续下跌后的时间周期共振,进而诱发的阶段性反弹却会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