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农行个人品牌理财工作室集体亮相。这在业内称得上一件创举,但要真正发挥好300多位理财师的集体力量,尽快打造出个人品牌,助推农行个人理财业务高速、高效、持续发展,还任重道远。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人员要尽快调整落实到位。囿于种种原因,300多位理财师有的并不在个金条线,也有的即使在个金条线,但日常工作与理财业务并无多大关系,以致其专业技能未能充分利用。各行应借助农总行统一授牌契机,克服困难,抓紧时间,将获得统一授牌的理财师尽快调整落实到相关岗位。
职责、定位要明确清晰。理财师究竟要干些什么?理财室又如何做到名副其实?是专注财富管理、私人银行业务,服务、维护、拓展中高端客户或仅面向高端客户,还是充当内训师,为所在单位员工培训新业务、新产品,指导、辅助全行理财业务开展,抑或各种系统登录、维护,只简单地统计数据、填写报表?总之,对理财师“做什么”、“怎么做”应有专门的制度、办法予以明确规定和界定。
绩效考核要明确。在明确职责及定位解决“做什么”、“怎么做”后,还要尽快解决“做成了后得到什么”的问题,也即,如何科学合理考核激励,促其积极主动地履职尽职,更好、更大地发挥在理财业务中的专业支撑、骨干作用和品牌效应。笔者认为,考核目标首先应尽可能量化,并要符合本单位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和特点;其次,在细化的基础上突出重要指标、核心竞争力指标,如个人贵宾客户等级提升,客户金融资产年日均增长额和增长率,基金、黄金、银行卡、' 电子银行、资产、外汇等重点业务和重点产品的渗透率,客户忠诚度的提高及风险度的减低,客户对理财师品行、专业水平等方面的口碑反应……都应作为关键指标抓紧、抓实。
强化宣传和推介。应按农总行要求,加强与当地主流媒体的沟通、合作,加大授牌理财师在行内、外的宣传、推介力度。品牌的打造、影响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各个理财师的专业侧重和个人气质也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在宣传、推介过程中应注意个性与共性、阶段性与持续性的有机结合。另外,各行应至少在二级分行层面进行统一策划,选准推介时机,选对宣传主题或切入点,选好合作方。(李秋以)